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贯彻执行总局“四个确保”“四个一批”工作部署,联合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制定《广西学校食堂“三无三有”食品安全工作指南》,以建设学校“无水、无害、无味”厨房为切入口,构建“有监管和服务、有安全和营养、有保障和认证”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做到“六个满意”。
一、打造“无水”厨房,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场所规范满意。广西明确“无水厨房”建设标准,召开学校食堂“无水厨房”建设现场推进会,派出“无水厨房”建设专家团队,指导学校从“厨房改造、定点清洗、规范运送、及时清洁、日常维护、加强培训”等六方面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流程防“溅”水、清洗过程防“漏”水、操作加工防“溢”水、清洁收尾防“残”水等措施,确保食堂地面、墙壁等关键部位干燥整洁不湿滑。今年以来,广西共划拨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专项经费4.08亿元,目前已完成近1000家学校“无水厨房”标杆单位创建,覆盖广西大部分乡镇街道。广西举办家长媒体“开放日”活动,获学生家长高度好评。
二、打造“无害”厨房,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病媒防制满意。一是强化“人防”能力。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制作《学校食堂有害生物防治指引》系列微课并组织培训考核。二是完善“物防”改造。联合教育部门建立学校“三防”问题清单,督促学校完善食堂设施设备,广西2.21万学校食堂已基本完成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设备配备工作。三是发挥“技防”效能。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AI”,精准抓拍违法违规行为,年内通过AI抓拍推送有害生物等警示数据36451条,定向推送学校、教育等部门,学校回传整改信息,形成智慧监管闭环。
三、打造“无味”厨房,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满意。印发《广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制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反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指导学校食品规范贮存管理,确保“无串味”;指导学校每餐次结束清洁厨房设施设备,确保“无余味”;指导学校及时清理后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确保“无溢味”;倡导提高食材利用、改善烹制口感、按需制餐取餐、小份菜半份菜、光盘行动等,做到垃圾减量,确保“少产味”。
四、做到“有监管和服务”,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执法透明满意。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家长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食堂“随机查餐厅”活动。目前已开展128期学校食堂“随机查餐厅”活动,随机检查284家学校食堂。靠前指导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工作,推广应用“广西餐安”APP,免费培训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0.47万人。联合教育部门督促采用承包经营或委托经营、校外供餐服务的学校实施“双总监、双安全员、双管理”,目前配备率达100%。
五、做到“有营养和安全”,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饮食健康满意。广西开展中小学“选餐制”试点工作,在优化供餐模式、规范食材采购、实施价格监督、完善食堂菜谱、规范财务管理、筑牢安全底线、健全信息公开、深化社会共治等八个方面开展试点,进一步规范食堂管理和提高供餐质量。创新建成广西食品安全追溯及智慧监管“桂食安”平台,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推进“桂食安”平台与“牧运通-桂”系统的贯通对接,目前共有276家屠宰场(厂)和10.3万户肉商经营者的主体信息和屠宰、检疫等溯源信息接入“桂食安”平台。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对秋季学期学校食堂开展满意度测评,并公开测评结果,倒逼食堂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做到“有保障和认证”,让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运营管理满意。全力推进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让后厨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分别达97.05%、100%。畅通学校食品安全校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校内投诉举报处置制度的学校达2.08万家。推行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引领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修订相关规范、标准7个。推动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体系,并积极申请认证,目前校外供餐单位管理体系获证率已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