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攀枝花市构建校园食材“五位一体”全链条 协同治理模式筑牢食安屏障

作者:虞川/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市场监管局     2025-09-12

一、背景问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市场监管局在“校园餐”专项整治中面临以下困境:一是供应链碎片化,县域内学校食材供应依赖20余家中小供应商,资质参差不;二是检测技术滞后,传统送检耗时长、覆盖面窄,问题食材拦截效率低下;三是冷链物流断链,配送车辆缺乏温控设备。面对严峻挑战,米易县以“校园餐”专项整治为抓手,启动校园大宗食材集中配送中心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即党建引领+集中配送+高效检测+智慧赋能+多方协同的全链条协同治理模式。

二、创新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重塑治理体系。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米易县委县政府将校园食品安全列为头号民生工程,2023年米易县教学集团通过公开招投标确立为全县45所公立学校食材配送的企业。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米县财政投资137万元建设大宗食材集中配送中心,集成肉类、蔬菜、粮油调味品干杂等大宗食材的集采集配,配备预处理、冷藏冷冻、分拣三条产线,实现全县校园食材统一集采集配送。三是建立询价机制。米易县教体局牵头建立校园食材采购联合询价制度,每月组织人大、政协、家长代表以及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校园食材集中询价会,确保采购价格透明公正。

实施集中配送管控源头风险。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米易县政府指导合理布点,在攀莲镇、丙谷镇分步建成肉类、蔬菜临时配送中心,并高标准建设青皮村综合配送基地,为高效物流奠定基础。二是严选供应体系。米易县教体、市场监管、配送企业联合招标,对供应商资质、信用、产能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筛查,构建优质食材供应池保障供应食材安全。三是打造行业标杆。对标全省、全市领先水平建设食材配送中心,强化硬件投入与流程管理,打造全市校园食材集中配送新标杆。

聚焦三重防线锁定食材安全一是配备快检设施。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分拣中心设立食材快检实验室,统一检测标准与人员培训,配备先进快检设备协助制订抽样标准。二是实施批批检测。严格执行食材索证索票生鲜食材批批检测等制度,检测数据全程留痕,2025年中高考期间,市场监管部门成功拦截50斤问题芹菜并启动召回程序。三是多维质量管控。食材配送公司派驻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快检方法、快检试剂一致性评价,市场监管部门结合2025年抽检计划及中高考等抽检任务,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大宗食材进行抽样检测40余批次,构建校园食材“企业自检+部门抽检+第三方验证”立体防线

强化智慧赋能提升监管质效。一是冷链监控全过程。经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后的18辆配送车100%安装GPS定位、车厢监控及温控报警装置肉类分拣中心各个区域也安装监控设备,对食材配送过程进行全域无死角监控,数据存储30天备查。二是明厨亮灶全覆盖。全县60家学校食堂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手机客户端或电脑终端“实时直播”食材加工过程,实现后厨关键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学校收货过程全可视化。三是数字追溯全闭环。从供应商准入到校园收货,关键环节数据互联互通,问题食材可实现分钟级溯源定位随时接受市场监管、教体等部门的抽查和检查。

多方协同治理,共食安防线一是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制定《校园食品安全联合会商机制》等4个机制,市场监管、教体、农业农村、卫健四部门协同联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2025年上半年,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学校食堂130家次,实现全县60所学校2轮全覆盖检查二是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组织家长、教师、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开展6次“阳光配送”实地检查,参与人数达120余人次,推动企业整改配送容器是否为食用级、分装间卫生等12项问题,形成社会监督高压态势。三是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对供应链企业开展2轮全项目抽检,覆盖米面油、肉蛋奶等9大类食材,高考期间利用快检设备对1批次不合格食材芹菜实施全链条追溯,倒逼企业自查自纠

三、成效反响

一是校园食材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高达100%;二是配送时效从平均6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损耗率下降18%;三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全链条治理转型;四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协同、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治理格局。

四、推广价值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通过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领域协同;二是强化规模效应,以集中配送取代碎片化供应,压缩环节、提升标准、强化控制;三是强化科技赋能,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可控、可溯;四是强化多元共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凝聚“监管无处不在”的协同共治合力。


向上
向下